您好,现在琳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什么意思,失之东隅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成语】: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拼音】: 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解释】:①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喻初始。
2、②桑榆:指黄昏。
3、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
4、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5、 【使用频率】:较多使用 【近义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英 文】:lose at sunrise and gain at sunset 【用 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哲理寓意】: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6、” 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
7、接着,刘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义军。
8、公元26年春天,长安断粮,樊崇领导的几十万赤眉军不得不向西转攻城邑,但遭到占据天水郡的隗嚣的阻击,只得又回到长安来。
9、这时,长安已被刘秀部将邓禹占据。
10、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又重新占领长安。
11、这年冬天,赤眉军的粮食供应仍然极端困难,不得已于12月引兵东进。
12、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现在陕西华阴东南)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现在河南渑池东)、宜阳(现在河南宜阳西)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
13、冯异率领西路军,在华阴、湖县一线,同赤眉军相持了60多天。
14、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这时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的部队会合。
15、邓禹妄想取胜,派部将邓弘抢先进攻赤眉军,又被赤眉军打得落花流水。
16、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现在河南宜阳西北)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
17、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步行走回溪阪,逃回营寨。
18、 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现在河南洛宁西北)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
19、剩下的起义军折向东南,不料在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的包围。
20、赤眉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始终不能突围。
21、樊崇等人在粮尽力竭的情况下,投降了刘秀。
22、战斗结束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名叫《劳冯异诏》。
23、其中有这样几句,“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一带获胜。
24、这就是所谓在日出的东方吃了败仗,在日落的西边却得到了胜利。
25、”(原文是:“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
26、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7、”) 后来,人们引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来比喻在这里失败了,在那边却得到了胜利。
28、 《利簋》金文:“武王”征商,隹(唯)才(在)受(“纣”)朝歌。
29、 鼎克闻,夙又(有)商。
30、辛未, 王才(在)“东禺”自(师),易(锡)又(有)事利 金,用乍(作)檀公宝尊彝。
31、 《今文尚书·金滕》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
32、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鴞》。
33、王亦未敢诮公。
34、 《古文尚书·微子之命》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作《归禾》。
35、 《逸书·作雒》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
36、建管叔于“东”,建蔡叔于殷,俾监殷臣。
37、 “东”可能就是东禺 《逸书·大匡》惟是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监,东隅[禺]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以上东隅[禺]。
38、 光武帝刘秀《劳冯异诏》:“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
39、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0、”回溪在潼关,渑池在洛阳,也就是回溪在西边,渑池在东边,也就是东隅[禺]在西边,桑榆在东边。
41、刘秀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幼时一定听过很多当地的传说。
42、空桑是一个小村庄,距陈留镇仅3公里,在开封东南方35公里处,历史上这里曾归属陈留数千年,现属杞县葛岗镇管辖,位于杞县县城西13公里处。
43、据史籍记载,炎帝神农氏政权的最后一位首领姜榆罔,就出生在这里。
44、也就是东隅[禺]是郑州,桑榆是开封。
45、“东禺”可能就是东亳,和西亳偃师相区别。
46、郑玄说:“汤旧都之民服文王者,分为三邑。
47、其长居险,故名阪尹。
48、盖东成皋(郑州)、南轘辕(登封)、西降谷(偃师)也。
49、”郑玄的解释是对的。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