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 是什么意思?】“弘毅”是一个汉语词语,源自《论语·泰伯》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传统文化中,“弘毅”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下面将从含义、出处、现代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弘毅”二字由“弘”与“毅”组成:
- 弘:意为“广大、宽广”,引申为心胸开阔、志向远大。
- 毅:意为“坚毅、果断”,表示意志坚定、不轻易动摇。
因此,“弘毅”整体寓意为:拥有宽广的胸怀和坚定的意志,能够承担重任、勇往直前。
该词最早出自《论语·泰伯》,孔子强调读书人应具备“弘毅”的精神,因为肩负着传承文化、教化百姓的责任,这条路漫长而艰辛,唯有“弘毅”才能坚持到底。
在现代社会,“弘毅”常被用作人名、校训或企业精神,象征一种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价值观。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来源 | 《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字义解释 | - 弘:宽广、宏大 - 毅:坚毅、果断 |
整体含义 | 心胸宽广、意志坚定,能承担重任、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
出处背景 | 孔子对士人的要求,强调责任与使命感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人名、校训、企业文化等,象征坚韧与担当 |
文化意义 | 体现儒家思想中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强调内在修养与责任感 |
三、结语
“弘毅”不仅是古代士人修身立德的重要标准,也是当代人在面对挑战时应有的精神力量。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既要心怀远大志向,也要保持坚定信念,方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