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是怎样的】在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是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非法证据主要包括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以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取得的实物证据。以下是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总结与归纳。
一、非法证据的定义
| 类别 | 定义 |
| 言词证据 | 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证人证言等,若通过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获取,则属于非法证据。 |
| 实物证据 | 如书证、物证等,若取证过程严重违反法律规定(如无证搜查、扣押),可能被认定为非法证据。 |
二、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依据
| 法律名称 | 主要内容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6条 | 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的排除原则,强调不得使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
|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 对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审查程序、救济途径等作出具体规定。 |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 对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适用情形进行细化。 |
三、非法证据排除的适用范围
| 情形 | 是否排除 |
| 刑讯逼供获得的供述 | 是 |
| 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获取的证言 | 是 |
| 未依法出示搜查证而取得的物证 | 是(视情节严重程度) |
| 合法程序下取得的证据 | 否 |
四、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
1. 申请阶段:当事人或辩护人认为存在非法证据,可在开庭前或庭审中提出排除申请。
2. 审查阶段:法院对证据来源进行调查,必要时可要求侦查机关说明取证过程。
3. 裁定阶段:法院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排除相关证据,并在判决书中说明理由。
五、非法证据排除的意义
- 保障人权:防止刑讯逼供等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
- 确保公正:避免因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影响案件公正审理。
- 提升司法公信力:增强公众对司法制度的信任。
六、例外情况
某些情况下,即使证据来源存在瑕疵,也可能不被排除,例如:
- 补正后的证据:如取证程序有轻微瑕疵,但已通过合法方式予以补正。
- 非直接非法手段:如间接获取的证据,未直接违反法律规定。
综上所述,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防止权力滥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在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具体案情、证据来源及程序合法性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