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假设是谁提出的】“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用于描述个体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它认为人在做决策时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理性地选择最优方案。这一假设在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现代微观经济学中都有广泛应用。
以下是对“经济人假设是谁提出的”这一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一、
“经济人假设”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时期,但真正系统化并被广泛接受的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他强调个体在市场中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最终会通过“看不见的手”引导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因此,他被视为“经济人假设”的奠基人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学的发展,“经济人假设”逐渐被进一步完善和扩展。例如,19世纪的经济学家如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更系统的阐述,使其成为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20世纪的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如莱昂·瓦尔拉斯(Léon Walras)和阿尔弗雷德·希克斯(John Hicks)也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将其与一般均衡理论相结合。
尽管“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对这一假设提出了挑战,认为现实中的人并不总是完全理性的,而是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二、表格:经济人假设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 | 人物 | 贡献 | 备注 |
1776 | 亚当·斯密 | 提出“经济人”概念,强调个人利益驱动市场运行 | 被视为“经济人假设”的奠基人 |
19世纪 |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 进一步解释个体理性行为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 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
19世纪 |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 将“经济人”概念纳入微观经济学体系 | 建立供需模型,推动理论发展 |
19世纪末 | 莱昂·瓦尔拉斯 | 发展一般均衡理论,将“经济人”引入均衡分析 | 推动理论模型化 |
20世纪 | 阿尔弗雷德·希克斯 | 在福利经济学中使用“经济人”假设 | 用于分析资源配置效率 |
21世纪 | 行为经济学家(如丹尼尔·卡尼曼) | 对“经济人假设”提出质疑,强调非理性因素 | 推动行为经济学发展 |
三、结论
“经济人假设”并非由某一个人单独提出,而是在长期的经济学发展中逐步形成并完善的。亚当·斯密是这一假设的早期倡导者,后续的经济学家则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和发展。尽管该假设在现代经济学中仍具影响力,但其局限性也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行为经济学兴起后。